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立新路 18822093257 unsupported@126.com

资讯中心

双超蒙尘:谣言零成本当休矣

2025-06-18

当贵州 “村超” 的铜锣为高考学子静默,江苏 “苏超” 的战鼓在十三城擂响,这两场扎根民间的足球盛宴本应各美其美,却因几则无稽之谈陷入舆论漩涡。“足协搅黄村超”“苏超遭官方干预” 等谣言如病毒般扩散,逼得赛事方紧急辟谣。流量至上的时代,造谣者将 “双超” 与国足失利捆绑炒作,炮制出所谓 “流量密码”,却让真正热爱足球的普通人成了牺牲品。

一、谣言为何盯上 “双超”?

谣言的逻辑简单而赤裸:国足无缘世界杯后,公众对足协的失望情绪被精准捕捉,而 “村超”“苏超” 的火爆恰好提供了绝佳的 “碰瓷” 素材。造谣者深谙传播心理学 —— 将足协塑造成 “破坏者”,将草根赛事包装成 “受害者”,再佐以 “零成本” 的虚假信息,就能轻松收割流量。例如,“村超” 因高考停赛一周,却被曲解为 “被打压”,相关评论区充斥着 “难怪没动静” 的冷嘲热讽。这种恶意嫁接不仅误导公众,更伤害了为赛事默默付出的基层干部和村民。

二、谣言如何撕裂足球生态?

双超蒙尘:谣言零成本当休矣DB真人旗舰

“双超” 本是中国足球的两面镜子:“村超” 以民族风情和农趣激活乡村活力,“苏超” 用城市文化与历史梗点燃球迷热情。两者本应互为补充,却因谣言被迫对立。部分言论刻意拉踩,甚至编造 “苏超取代村超” 的谎言,试图制造地域矛盾。更荒诞的是,有人将业余赛事与国足对比,宣称 “苏超南通队能踢赢国家队”,这种极端言论不仅消解了职业与业余的界限,更让足球精神沦为流量博弈的工具。

三、治理谣言需打破 “零成本” 困局

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平台和监管部门必须亮剑。此前,两名网友因虚构 “偷小米辣被拘” 被依法处理,但类似案例仍在重演,暴露出造谣成本过低的顽疾。当务之急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:平台应第一时间下架谣言、追溯源头,监管部门需加大追责力度,让造谣者付出经济和法律代价。此外,公众也需提升媒介素养 —— 面对 “足协打压”“民间逆袭” 等吸睛标题,不妨多查证、少转发,避免成为谣言传播链上的一环。

结语

“双超” 的魅力,在于其纯粹的热爱与扎根土地的生命力。贵州村民用竹筒饭款待客队,江苏球迷用历史典故为城市助威,这些质朴的情感本应被珍视,而非被谣言玷污。当网络喧嚣散去,绿茵场上的汗水与欢笑才是永恒的主角。唯有让造谣者 “零成本” 的美梦破灭,才能守护这份属于普通人的足球净土。